隆冬的清晨,寒气逼人。在城区工作的王晓芹,步履匆忙地赶回娘家,帮母亲收拾屋子,清理衣物。
此时,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李秀英老人慈爱地看着女儿忙碌……
上月5日,依照值班表,小女儿王晓芹来到杜山镇正街母亲住处,开始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这个“家庭值班表”,是90岁李秀英老人6个女儿在2003年制定的。12年来,李秀英每天都能感受到子女温暖的孝心。1997年,李秀英检查出患有角膜炎,当年做了两次手术。“只要细心照顾,母亲一定能很快好起来。”抱着这个信念,王晓芹和5个姐姐约定倒班,24小时守在医院里轮流照顾母亲。
为了让老人吃得有营养,老四王芬兰总是想方设法,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的可口饭菜。老人喜欢吃鱼但又怕鱼刺,王芬兰就买刺少的鱼,并在做的时候将刺剔出来。老三王惠兰是语文教师,性格外向,平时爱说笑,经常像哄小孩子那样哄着老母亲。“妈,你今天气色真好。”“妈,你今天吃得真香!”欢声笑语中,老人胃口大开。一个月后,老人在女儿们的精心调养下,视力慢慢恢复了。
“父亲常年身体不好,母亲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照顾老人和我们姐妹6个,吃了不少苦,她老人家一生不容易。”老大王木兰体贴地说,现在母亲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这是儿女最大的幸福。
6个儿女,先后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便都想接老人去自己家住。但无论去哪家,李秀英老人每次最多待上不超过三天,就坚决要走,理由是“不习惯城里生活。”放心不下老人一个人在家,2003年5月的一天,在王晓芹的动员下,姐妹6人召开家庭会,制定出这个“家庭值班表”,轮流值班,每家值班一周,安排、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姐妹6人每人每月交200元伙食费,补贴母亲家用。”
值班表实施后,6姐妹按照值班表,每天都有一个女儿或者女婿陪着老人吃饭、聊天、散步,街坊邻居很是羡慕。远在江西的大女婿只要轮到自己值班时,都会提前买好车票,准时赶到老人身边。谁家有事或者工作忙不过来不能按期值班,大家也都是相互帮忙。
老六王晓芹心细,在她值班期间,为了让老人作息有规律,她还为母亲制订了起居时间表,吃饭、睡觉、喝水、擦脸的时间精确到分钟。“有晓芹在,我们都要轻松些。”几个姐姐对王晓芹都是交口称赞。这份起居时间表,还有邻居来拷贝。
如今,李秀英老人的6个女儿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只要轮到自己陪伴老人,都会坐车赶回杜山,无微不至地照顾老母亲。她们的孝心,让街坊领居们无不羡慕。“在这个大家庭,个个争着孝顺老人。”王晓芹说:“有机会尽孝心是我们做儿女的福气。只要母亲健在,我们就会把这张家庭值班表一直坚持下去。”(记者 戴静 盛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