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 要闻

鄂州市连续六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6-08-23 10:38:00   鄂州文明网

  

    

市领导李兵、王立向武警驻豫8680部队赠送锦旗和慰问金。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截至2015年,鄂州市共有优抚对象近4万人,驻有鄂州军分区、省军区司训大队、广州军区某通信营、61788部队、武警鄂州支队、鄂州消防支队6家部队单位。

  自2010年第五次接受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考核以来,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不断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的同时,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政策拥军、依法优抚为根本要求,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模式,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全市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受到民政部、广州军区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城”。

 

常态化城市武装巡逻。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武警驻豫8680部队官兵列队上堤。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格局

  坚持从“三抓”入手,形成党政军民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合力。

  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科学抓。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双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坚持常委议军会和政府双拥专题会制度,定期部署全市双拥工作,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011年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后,市政府连续4年将退役士兵安置方案列入常务会议议题,逐个研究接收单位,确保退役士兵安置岗位及其待遇的落实。市“四大家”领导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军事日活动,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和双拥传统教育。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或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市委、市政府都举行双拥座谈会或军地联席会,共商双拥大计,共话军民情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亲自参加各种双拥活动,走访慰问驻军官兵和重点优抚对象。2011年,举行了全市军地纪念建军84周年大型文艺晚会。2013年“八一”建军节,市委、市政府、鄂州军分区隆重召开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暨双拥表彰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了双拥工作深入发展。完善机构,规范有序协同抓。近几年,市、区、乡(镇、街道)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化,及时调整和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均建立双拥工作办公室,并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驻军单位由鄂州军分区牵头成立拥政爱民活动协调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和联络双拥工作,全市各级双拥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促作用,保证创建工作有效运转。在工作实践中,军地双方还建立多层次、规范化的组织工作网络,形成较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工作程序,确保双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网络化。

  履职尽责,整体联动合力抓。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双拥工作争作贡献。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拥军教育系列宣传报道,为双拥工作大造声势。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协调解决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的安置与就业问题,在政策范围内主动解决优抚对象的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驻军建设,优先安排优抚安置所需配套资金,优先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民政部门将双拥工作当作中心工作之一,充分利用民政资源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对重点优抚对象子女考上大学本科以上的,视同低保户子女给予3000元补助。积极开展“关爱革命功臣,情系基层官兵”活动,利用“解三难”和优抚对象自然减员结余资金,帮助一批特困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住房难等问题,每年救助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医疗资金均在100万元以上。在民政部门的帮扶下,参战人员熊海洲的儿子被保送北京大学。万京燕是去年安陆救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市、区两级民政部门落实一次性抚恤金78万元,同时筹措4万元,帮助其父亲解决住房困难。结合精准扶贫,民政部门对所有重点优抚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对有创业意愿的对象实行科技帮扶,涌现出鄂城新区湖北钰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火云、华容区蒲团乡小庙村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户杨东华等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教育部门对驻军子女实行就近就地入学;对现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子女就学给予优先与优惠,仅鄂州高中每年减免重点优抚对象和驻军部队干部子女学费近10万元。多年来,鄂州高中对驻军部队子女实行降分录取,在全省走在了前列。市交通运输局出台规定,对全市复退残疾军人和现役军人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为从事经营的优抚对象、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办理各种手续,按规定减免有关税费。市涉军维权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发挥明显,在司法部门建立国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和军人法律援助中心,为现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近4年共处理涉军维权事件70余起。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市双拥工作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涉军群体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赴省进京非访事件。

驻军官兵慰问赵怡忠烈士遗属。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着力创新优惠优先的双拥工作机制

  加大“五个力度”,把落实双拥政策作为创建“双拥模范城”的重要手段。

  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双拥工作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鄂州市双拥工作实施细则》、《鄂州市关于切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决定》、《鄂州市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人员奖励实施办法》、《鄂州市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实施办法》、《鄂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鄂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意见》、《鄂州市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费单独统筹管理暂行办法》、《鄂州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等,使双拥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促进双拥工作规范化开展。

  加大双拥经费保障力度。在全面保障下岗企业军转干部、残疾军人生活补助及优抚医院、光荣院、军休所等优抚事业单位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三项经费的保障和落实力度。一是全面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抚恤补助经费和优抚地方配套经费,三是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经费。

  加大优抚服务力度。一是解决生活难问题。对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将其优先列为低保、特殊救助对象,酌情提高保障标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市直改制企业下岗残疾军人申请提前退休的,由市人社、卫计等部门建立绿色通道予以办理。二是解决就业难问题。对重点优抚对象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6年来共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定向性公益岗位150个,并鼓励未上岗的残疾军人自己创业或就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信息,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就业难问题。三是解决医疗难问题。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在享受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后,按不同标准和比例分别给予医疗补助:在乡老复员军人以及七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以外的按40%给予补助,年补助标准不超过4000元,带病回乡和“两参”人员按30%给予补助,年补助标准不超过3000元;优抚对象门诊治病,除按国家政策规定享受相应补助外,该市还给予每人每年200元门诊补助。

  加大安置就业力度。市委、市政府对退役士兵、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十分重视,各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克服困难,使安置难题得到较好解决。一是创造性地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2012年以来,全市共接收55名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市、区、街道、乡镇事业单位。二是妥善安置军转干部。2011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安排军转干部64人,除自主择业的4人、自愿到市烟草专卖局的1人外,其余军转干部均安置到市直党政机关或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并安排相应的职位;正团职军转干部多年来均按政策安排了副处级以上实职。三是妥善做好干部家属行政调配和随转干部家属安置工作。目前该市5名随军家属行政调配安置工作已全部完成,7名随调家属均分配到事业单位。

  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市民政局将双拥工作的落实作为各级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来抓,每年组织人员对基层双拥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市政府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报告双拥工作,以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将《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国防法规执行情况纳入视察计划;市委组织部将双拥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评内容;市纪委将双拥工作纳入行政问责监督范畴,有力地推动该市双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驻军官兵精心照顾留守儿童。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平安消防社区行”活动进社区。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着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氛围

  着重从“三个加强”入手,为创建“双拥模范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市民国防观念。市委、市政府将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工程,纳入全民教育的总体规划,以及宣传、教育、文化、新闻等部门的工作计划。市委在鄂州科学发展论坛举办3期国防教育报告会,请全国知名专家作国防报告,每次均有1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市委副书记陈新林等市领导参加了国防大学国防动员班的培训学习。市委宣传部和鄂州军分区政治部共同组建国防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国防教育工作;依托鄂州军分区训练基地,建设国防和双拥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及大中专学校均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全市中小学开展以升国旗、唱国歌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在专武干部和民兵训练中开设国防教育课目,形成以党政干部为重点、在校学生为基础、青年民兵为主体的国防教育体系,该市全民国防教育普及率达85%以上。为增强教育效果,扩大教育面,市委宣传部、鄂州军分区政治部、市人防办和鄂州日报社连续3年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和“国防法律知识竞赛”,共有8万多人参加。

    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双拥舆论氛围。为推动双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该市切实加强宣传发动,为创建“双拥模范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电台、电视台结合国防教育月、“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机和征兵等工作,举办专题国防和双拥节目,特别是鄂州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开通《吴都城里好武警》专栏,每月一期,每期播放4次,在全省开创先河。去年,在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各区领导带队,及时将国家发放的5000元补助金、纪念章发放到个人手中,并组织大鹏客运有限公司、中国好人网对该市抗日老战士进行慰问。市、区、乡(镇、街道)投入近100万元,制作双拥宣传牌。市双拥领导小组投入10万余元,在城区繁华地段悬挂22块双拥宣传牌。充分利用广场文化阵地进行双拥宣传,每年专场安排1—2台军民联欢晚会或双拥晚会,将双拥教育寓于群众性文体活动之中,增强宣传效果。

  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维修保护,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功能。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完成全市255座零散烈士墓和6处零散纪念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维修夏家榜抗日烈士纪念碑、彭楚藩烈士纪念馆,修建战斗英雄赵怡忠烈士墓、抗洪英雄吉宏善烈士墓。特别是投入30多万元重新修建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使之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阵地。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市“四大家”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都举行了隆重的敬献花篮仪式,各区、开发区,街道、乡镇也相继开展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烈士墓献花、走访烈属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缅怀烈士、敬重烈属、重视国防的良好社会氛围。

双拥文艺晚会。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军地联合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送文化进军营。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着力增强互利共赢的双拥工作实效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把军民共建作为创建“双拥模范城”的重要抓手。

  加大投入,拥军优属出现新气象。市委、市政府将支持部队建设、关心官兵生活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几年,该市用于解决驻军训练、住房、装备、生产等方面的资金达5600多万元。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等用于慰问驻军、优抚对象代表的慰问奖金,由2010年的10万元提高到每年65万元。投入2500万元,兴建武警鄂州支队教导队和鄂州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新营区,部队官兵训练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今年,市委、市政府拟投入1.4亿元,为鄂州军分区建设一个信息化、多功能的民兵训练中心。自2010年起,将驻军随军干部家属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从185元提高到385元。2012年起,将用于国防后备力量的一揽子经费增加到每年252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与此同时,积极动员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拥军工作,行业化、群众化的拥军活动蔚然成风。市就业培训中心、中南职校为鄂州军分区下岗家属无偿提供就业培训,鄂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武警战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市文化宫职校每年为退役士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市玉泉自来水公司为驻军减免水费、管网安装维护费等10余万元。公安部门加大打击盗窃通信设施力度,保证了国防通信畅通。一些优秀企业争相接收退役士兵,在技能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给予优待。

  弘扬传统,拥政爱民展现新风采。各驻军单位在鄂州军分区的牵头带领下,发扬优良传统和自身优势,大力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4年来,驻军部队先后主动参与抢险救灾、应急处突、扑灭火灾等大型急难险重任务400余次,参加“三万”活动、新农村建设和植树造林活动220余次,开展军地联谊活动(文艺晚会、书法进军营、国防知识竞赛、文体竞技等)160余次,参与安保执勤、城乡一体化建设、扶贫帮困、捐款活动、学生军训和国防讲座150余次,受到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鄂州军分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科学发展》一文被《解放军报》内参刊登,《城镇化助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档升级》一文在《解放军报》刊登。2011年,在该市抗洪救灾战斗中,鄂州军分区、武警鄂州支队、鄂州消防支队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成建制集体作战,共出动官兵5000余人次,动用车辆100余台次、编织袋110余万条、砂石料10000余立方米、铁锹3600余把,打桩12万根,转移群众2400余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2年,驻军部队积极参加“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义务打扫街道、挖掘沟渠、清理河塘,转运各种垃圾140余吨,美化了鄂州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融洽了军民情谊。2014年,鄂城区白雉山发生火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鄂州军分区牵头,带领武警鄂州支队、鄂州消防支队现役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1000余人,经过昼夜奋战将火灾扑灭,使群众财产损失减小到最低。梁子湖区女子民兵应急分队在完成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示了巾帼风采。应急分队队长柯红梅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5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被评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今年7月,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几年来,武警鄂州支队多次参加工程建设、执勤警戒、处突维稳活动,为保证鄂州经济建设平稳安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鄂州消防支队共接警5667起,出动车辆10608车次、警力58301人次,从火灾和事故现场抢救被困人员746人,疏散人员4775人,保护群众财产价值16547.1万元。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驻军部队与地方共创文明单位、共育“四有”新人、共建城市工程,建立19个军民共建点,其中15家单位被评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

    军民联动,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成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助力军民融合项目发展。与驻福建宁德海军某部合作,经海军领导机关批准,申请将该部一艘056轻型护卫舰命名为“鄂州舰”。目前该舰已顺利下水,正在进行舰歌、舰徽、舰训的制作,今后将与部队定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舰上建设鄂州文化长廊。市移动通信公司在光纤建设时,积极考虑部队建设的需要,为鄂州军分区及各区人武部无偿提供联网线路。将市中心医院列为一至六级伤残军人定点医院,伤残军人就医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此举走在全省前列。在梧桐湖新区建设之初,积极引进湖北省战时人防基本指挥所落户我市,无偿提供土地,积极协调周边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利完工。在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中,专门成立军民融合部,由鄂州军分区参谋长范宏任部长,负责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此外,该市民营企业自强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纯度铜丝线,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和海军装备等方面。(鄂州日报)

责任编辑:余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