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播报

首页 > 文明播报

好花常开非遗美——鄂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见闻

2018-06-06 09:54:00   鄂州文明网

  

   6月5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暨全市牌子锣大赛在凤凰广场举行,花样繁多的剪纸、清脆动听的牌子锣、精细舒适的土布、惟妙惟肖的石雕,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得市民前来观赏。  

  雕花剪纸抢空了  

  “凤凰广场有剪纸拿,走,去瞧瞧!”6月5日下午,市民王奶奶与同行的伙伴来到凤凰广场。  

  一条长桌子,几张红纸,一把剪刀,鄂州雕花剪纸大师曹小琴、胡小平等与市剪纸研究会会员们把玩着手中的剪刀,弯弯绕绕几下,剪纸作品很快显现出来。桌子前,围满了像王奶奶这样的市民,他们一边欣赏,一边赞不绝口。  

  市剪纸协会会员廖东辉正在剪“春”字,王奶奶和旁边几位市民排着队取作品。“又简单又好看,还很喜庆,我拿回去留着当存货,过年时我再拿出来装饰家里!”王奶奶笑嘻嘻地说,像得到一件宝贝似的。  

  2014年,廖东辉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市群艺馆学习剪纸,3年来,几乎每个星期六,她都会去上课。“剪纸丰富了我工作之外的生活,看到这么多人都热爱剪纸,给了我很大鼓舞,他们喜欢,我就更爱剪了。”  

  当天下午,胡小平老师的剪纸也深受市民欢迎。枕头花、鞋花、帽头花等,每幅作品一出炉,立马一抢而空,廖东辉在剪纸的空隙间,也拿到了一幅帽头花,“这些传统的老花样和剪纸融入在一起,特别有味,我拿回去学习,慢慢领悟。”  

  短短一下午,共送出近80余幅剪纸作品。  

  牌子锣敲响了 

  当天活动最热闹的环节,要数牌子锣比赛了。  

  16时,凤凰广场好不热闹呀,一群牌子锣演员吹吹打打,引来了许多饭后散步的市民。  

  循着锣鼓声,70岁的周爹爹带着孙子来遛弯,定睛一看,原来是牌子锣。“以前红白喜事,总有人请牌子锣队演奏,我们就跟在后面听,当时被我们称为‘田园交响曲’。”牌子锣让周爹爹回忆起了年轻时候的岁月,“现在城里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牌子锣登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觉得格外亲切。”  

  12岁初一学生陆欣涛,也是牌子锣迷,“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学校的民俗课上也教过,今天亲自过来感受一下,更加直观了,挺有意思的。”  

  鄂州牌子锣有近400年历史,被广泛运用于民间的红白喜事、迎神赛会、贺喜祝寿及传统节日等活动。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  

  江城社区东门天华牌子锣队成立于1979年,已有近40年的历史,广泛活跃在鄂州乡村,如汀祖镇、燕矶镇等。  

  当晚的比赛,他们以9.76分夺得冠军。  

  大批非遗能传承了  

  “鄂州有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能找到传承人,是好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邵国春说。  

  6月5日下午,邵国春来到凤凰广场参观了许多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的展板,如花湖朱家石雕、华容布贴、鄂州牌子锣等。晚上,他再次来到这里,观看了牌子锣比赛与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表彰。  

  朱青是花湖朱家石雕的传承人,以前,他修过佛像,做过墓碑,给人画过遗像,他的爱好是拿把小刀雕雕刻刻,经常自己买书看,看到好作品便拿来学,慢慢的,木雕、石雕、泥塑,他都能信手拈来。  

  “当初只觉得是个好玩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没有想到,玩着玩着,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朱青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高大上,其实它来自民间,来自老一辈人的生活。现在通过传承,让这些传统的老东西延续下去,再次走进百姓生活,让百姓更加深入了解,这才是文化保护的最好方式。”市群艺馆有关负责人王锦芳说。(鄂州日报 姜婷) 

责任编辑: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