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论坛

首页 > 文明论坛

城市用语需规范

2008-06-10 07:42:00  

  

一次到集贸市场买菜,听买卖双方把接“吻”说成接“勿”,顿觉好笑。念白字是时有的事,如把“庾楼”说成“庚楼”、把“抔湖”讲成“杯湖”,最不能容忍的是把“樊口”写成“凡口”。“凡”是平常、凡是、大概、凡例之意,而“樊”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樊”史悠久,据记载,唐尧时有个“樊国”,其辖地即今鄂州一带。罗泌《路史国名纪》有“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的记载。鄂州有“樊楚”的称谓,西周时,楚有西楚、东楚之分,西楚称之为“荆楚”,樊水之滨的东楚叫“樊楚”,故史家又称鄂州地区为“樊楚”。 
     “楚”字地名与鄂州古代祈雨的民俗有关。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经常过江游览樊山,对樊山之名的由来进行过考证,在《樊山记》中作过“樊山,或曰燔山。岁旱燔山,起龙致雨”的记载。 
     樊山姓樊,是有姓樊人聚居此山。据说,汉高祖曾给其爱将樊哙一块封地,即在今鄂州一带,樊山即在其封地辖内,因此而得名。 
     “樊”字在鄂州衍生出系列地名,如梁子湖曾曰“樊湖”,长港称之“樊港”,亦名“樊水”、“樊川”和“樊溪”。临港傍山的雷山,叫做“樊山”、“樊岭”、“樊岗”。至于樊口,则古今皆此一名,就连武昌鱼也沾亲带故叫“樊口鳊鱼”。 
     与“樊”有关的故事很多,不一列举,可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凡”字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城市,宛如高价商店陈列品,以一组无意义的数字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文化其实就是生活,遗弃根与泥土般血缘联系,城市将是一座空中浮城。 
     眼下,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消灭错别字,规范广告、路标、匾牌、商品用语等刻不容缓。越是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城市文化,就越具有全国性和世界性,这就是此“樊口”非彼“凡口”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童 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