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风

首页 > 时代新风

“和事佬”成了乡村“香馍馍”

2019-06-26 18:18:00   鄂州文明网

  

  6桌喜酒,摆在村文化活动室内,简朴却不失隆重。

  “搁以前,少不了要搭棚子,满湾接,请的人少了还要遭笑话。”4个月前,太和镇柯畈村陈克明湾村民余志刚新婚,听了村红白理事会的建议简办婚礼,效果出奇地好。

  在他看来,这些年,村里环境美了,风气好了,连人也变了。

  但谁能想到,这个全区最大的自然村湾,从前由于乡风不好,这里的民风彪悍,曾以打架斗殴为荣。

  为扭转局面,村“两委”自新世纪初起,开展了一场乡风文明的接力探索。

  改村风,乡贤当了“和事佬”

  20余年前,这里的“路难行”远近闻名。“压死一只鸡,就要你赔一头牛!”刚过而立之年的新任村支书柯云斌对此记忆犹新。

  2014年,村里成立“和事佬协会”,由柯愈源、柯昌发等有名望的乡贤介入,调解村民矛盾和纠纷。后来,一些退休干部、退休医生、教师也逐渐加入,最多时,协会有16位乡贤,由村民投票选出,常年走家串户,活跃在田间道旁。

  渐渐地,和事在先,化解在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一个个小矛盾、小过节就地就近解决。

  2015年,村里计划征20亩地,建文化广场。村民捞不到“好处”,不肯征地,个别村民躺到村委会地上“放赖”,还是“和事佬”出面化解。

  在柯畈村,婚丧嫁娶是天大事,“结个婚,家家户户放烟花,吃流水席,一摆就是三四十桌。”

  为剔除陋习,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员大多是“和事佬”。哪家有喜庆事,乡贤就登门协调,不搞大操大办。

  柯昌景在外打拼多年,家里条件不错,去年老父亲去世,他买回2万元烟花,打算“风风光光”地办葬礼。

  51岁的“和事佬”柯裕东来到柯昌景家,经过一番劝说,最终,烟花退了,酒席从原定的40桌缩减到10桌,而为数不多的鞭炮被放置在大铁桶内鸣放。

  “本以为,村民会笑话我。没想到,大家都说这是个好事儿,减轻了所有人的负担。”村民的支持,让心情忐忑的柯昌景感慨不已。

  顺民风,村民有了新盼头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但是,日积月累的民风如何改变?

  从前,村民总聚在一起打架、打牌,为了转变村民思想,将他们从牌桌拉下来,村里可谓绞尽脑汁。

  在柯畈村,楚剧是大伙的“心头好”。4年前,村里自筹80万元资金,在文化广场搭舞台唱戏。

  “连续4年请廉戏下乡,花费超过100万元。”柯云斌说,后来村民来了劲,自发组建腰鼓队、戏曲队,自编自演节目。

  村里有张红黑榜。50多岁的村民柯昌怡十余年来照顾瘫痪的妻子邓金红。

  有一次,他遭遇车祸住院,醒来后要求出院:“我住院了,金红怎么办?”

  柯昌怡的事迹很快上了村头“红榜”。这个定期张贴的红黑榜,既有好人好事,榜样引领,也有不文明现象,舆论监督,全部呈现在父老乡亲面前。

  不少村民甚至走上村“道德讲堂”,讲述自己的感人故事。

  日子一长,民风好了,懒人少了。

  由于好吃懒做,50岁的柯愈平一直单身。2014年,在“和事佬”的引导下,他鼓起勇气外出务工,腰包鼓起来后,他又动员柯卫国、柯珍玉到国外务工。

  去年底,柯愈平回家过年,土屋改了,破衣换了,还买了一款新手机。

  他特地到村祠堂转了转,他说,村祠堂里丰富得很,村里的大事件、新章程都写在墙上,一目了然。

  40岁的张玉梅是村妇联副主席。她说,以前,自己总爱打牌,后来在乡贤的动员下,当了一名志愿者,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晒被子、做饭,一些老人连到银行取钱的事都请她帮忙。前不久,她还被推选当了妇联干部。“现在的生活真有味,每天都很充实。”

  树新风,教育奔上快轨道

  这个月,陈克明湾的小慧刚经历了高考。

  “希望孩子考个好大学,那样,又能领湾里发的助学金了。”陈文慧的母亲李玲丽说。丈夫去世多年,家中三个孩子就靠自己一双手打工支撑。多年前,一家人就被列入了贫困户。

  2017年,小慧考上鄂州高中,柯畈湾教育理事会送上了3000元助学金。

  柯畈湾教育理事会成立于2014年。“80后”柯汉华创业成功后,回乡捐资28万元设立教育基金,每年资助和奖励村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在读大学生。

  “已经形成良性循环。”柯云斌说,过去4年,湾里关注孩子教育和捐资的人越来越多,而考出去的大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多,去年大学生人数达到14个。

  如今,陈克明湾也有了教育理事会。

  正如柯汉华所期盼的那样,柯畈村的年轻人正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并用他们的言行影响各自的父辈、祖辈,让现代文明的新风吹进来。近年,村里引进项目,建立产业基地,村级经济收入得到提高。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近两万元,是过去两倍以上。(鄂州日报 记者 柯明珠 特约记者 李君亮)

责任编辑:万敏健